我們與歷史共存亡
一樓獻與為歷史作出貢獻的人們,獻與為人類通信事業(yè)嘔心瀝血的C友~~
--------------------------------最好的與最壞的創(chuàng)造了歷史,平庸之輩則繁衍了種族-----------------------
11月20日是陽歷一年中的第324天,離全年的結束還有41天。
環(huán)球節(jié)假日
*國際兒童日
大事記:
284年——戴克里先被羅馬軍隊推舉為執(zhí)政官,成為羅馬帝國的共治者之一。
762年——安史之亂:唐朝軍隊在回紇的幫助下收復洛陽。
1194年——神圣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六世率軍攻占巴勒莫。
1407年——勃艮第公爵約翰和奧爾良公爵路易莊嚴宣誓和解,三天后約翰即遣刺客刺殺路易,成為法國攝政。
1789年——新澤西州成為美國第一個批準《人權法案》的州。
1897年——中德兩國就德軍侵占膠州灣一事在北京談判。
1917年——一戰(zhàn):康布雷戰(zhàn)役開始。
1917年——烏克蘭宣布獨立。
1925年——馮玉祥與奉軍郭松齡簽訂密約七條,發(fā)動反奉戰(zhàn)爭。
1933年——李濟深、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等公開宣布反蔣抗日,發(fā)動閩變,在福州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
1937年——中國國民政府宣布遷都重慶。
1943年——二戰(zhàn):塔拉瓦戰(zhàn)役開始。
1945年——同盟國在德國紐倫堡設立的國際軍事法庭正式開庭,對22位納粹德國主要戰(zhàn)犯進行審判,史稱紐倫堡審判。
1946年——中國國民政府與美國簽訂“中美空中運輸協(xié)定”。
1947年——英國伊麗莎白公主與希臘王子菲利普在西敏寺舉行婚禮。
1950年——印度總理尼赫魯宣布以麥克馬洪線為印藏邊界,不接受中國地圖上標明的邊界線,兩國邊界爭端開始。
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宣布結束。
1967年——香港無線電視正式啟播第二日,綜藝節(jié)目《歡樂今宵》首播。
1969年——越戰(zhàn):美萊大屠殺的照片被克利夫蘭老實人報公開。
1974年——美國司法部根據(jù)《反托拉斯法》,勒令AT&T同貝爾實驗室必須分開為兩個公司。
1974年——德國漢莎航空540號班機在肯尼亞內(nèi)羅畢肯雅塔國際機場起飛時失事,導致59人死亡。
1979年——200名穆斯林在麥加克爾白清真寺暴亂,扣押了6000名當時正在朝圣的穆斯林為人質(zhì),沙特阿拉伯軍隊在法國特種部隊的協(xié)助下平息了暴亂。
1980年——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開庭公審林彪、江青案的十名主犯江青、張春橋、姚文元、王洪文、陳伯達、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江騰蛟
1982年——中國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廖承志接見香港中華廠商聯(lián)合會代表時指出,中國政府將不遲于1997年收回香港,并保證1997年后“港人治港”、保持香港安定繁榮及香港市民生活方式不變。
1984年——搜尋地外文明計劃開始運作。
1985年——微軟發(fā)布Windows操作系統(tǒng)1.0版。
1989年——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爆發(fā)大規(guī)模群眾抗議活動,史稱“天鵝絨革命”。
1991年——香港科技大學建筑費嚴重超支16億港元。
1993年——一架雅克42D客機在從日內(nèi)瓦飛往斯科普里的途中于馬其頓共和國境內(nèi)墜毀,123人死亡。
1994年——安哥拉內(nèi)戰(zhàn)雙方簽署《盧薩卡協(xié)議》,以結束已經(jīng)持續(xù)了19年的安哥拉內(nèi)戰(zhàn)。
1996年——香港佐敦彌敦道嘉利大廈發(fā)生五級大火,造成41人死亡,80人受傷。
1998年——阿富汗塔利班政府控制下的法庭宣布奧薩馬·本·拉登是“無罪完人”。
1998年——國際空間站第一個部件曙光號功能貨艙在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航天中心發(fā)射升空。
1999年——中國第一艘進行測試、無人駕駛的宇宙飛船神舟一號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升空。
2005年——臺北101首度舉辦臺北101國際登高賽,比賽樓層1~91樓(2046階),樓高392米,正式超越美國帝國大廈登高賽的比賽規(guī)模,成為世界上最高樓的登高賽。
2007年——第13屆東盟首腦會議在新加坡開幕,與會的東盟10國領導人簽署了第一份具有普遍法律約束力的文件《東盟憲章》。
出生:
1889年——愛德文·哈勃,美國天文學家。(逝于1953年)
1915年——胡耀邦,前中國GCD領導人。(逝于1989年)
1943年——大衛(wèi)·道格拉斯-霍姆,第十五代霍姆伯爵,英國政治人物。
1965年——草尾毅,日本聲優(yōu)。
1965年——林佳樹,日本樂手,。
1976年——蔡豐安,臺灣棒球選手。
1981年——卡洛斯·布澤爾,美國NBA籃球員。
1985年——炎亞綸,臺灣著名男歌手及演員,組合飛輪海的成員。
逝世:
1882年——亨利·德雷伯,美國天文學家
1910年(公歷)——列夫·托爾斯泰,俄國偉大作家,病逝在一個小火車站上。他的重要作品有《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1828年出生)
1975年——佛朗哥,西班牙獨裁者(1892年出生)
2006年——洪學智,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七、八屆全面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唯一一位兩次被授予上將軍銜的高級將領。
擴展 閱 讀
FutherReading
1904年11月20日光復會成立
1904年(光緒三十年)11月,近代革命團體光復會正式成立于上海。由蔡元培、章炳麟、陶成章等發(fā)起,蔡元培任會長,宗旨是“光復漢族,還我山河,以身許國,功成身退”。以暗殺和武裝暴動為革命的主要手段。共計會員272人(一說560余人),其中婦女5人,多數(shù)為資產(chǎn)階級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及會黨成員和商人,也有少數(shù)地主士紳和工匠。會員的徽章為中刻一“復”字篆文,旁刻正楷的金牌。陶成章曾奔走聯(lián)系浙江溫州、臺州、處州等地的會黨,計劃以浙江、福建革命力量作兩湖后盾。起義失敗后,陶成章避至日本。1905年與興中會、華興會聯(lián)合成立中國同盟會,但仍有部分會員獨立活動。如徐錫麟、秋瑾、熊成基都單獨發(fā)動過起義。1910年(宣統(tǒng)二年)陶成章又在日本東京成立光復總會,1912年解體。
1933年11月20日十九路軍發(fā)動反蔣福建事變
[attach]111895[/attach]
參加人民臨時代表大會的代表合影
1933年11月,十九路軍將領蔣光鼎、蔡廷鍇等聯(lián)合國民黨內(nèi)李濟深、陳友仁和第三黨領袖黃琪翔等反蔣勢力,發(fā)動福建事變。
20日,中國人民臨時代表大會在福州召開,發(fā)表《人民權利宣言》。21日,李濟深等通電脫離國民黨,隨后聯(lián)合第三黨和神州國光社成員發(fā)起成立生產(chǎn)人民黨,以陳銘樞為總書記。22日, “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宣告成立,向全國發(fā)表宣言說,人民革命政府的使命是:(1)求中華民族之解放,形成真正獨立自由之國家;(2)消滅反革命之南京政府,建立生產(chǎn)人民之政權; (3)實現(xiàn)國內(nèi)各民族之平等權利;(4)保障一切生產(chǎn)人民之絕對自由平等權;(5)排除帝國主義在中國之勢力,打倒軍閥,鏟除封建制度,發(fā)展國民經(jīng)濟;解放勞工勞苦群眾。宣言表示:本革命政府為保障世界及中國之和平起見,不得不堅決反對蔣中正亡國殘民之政策。因此竭誠希望全國人民各政治集團與各軍隊一致奮起,擁護革命政府,堅決與蔣中正政府作殊死戰(zhàn),以實現(xiàn)中華民族當前迫切之要求。
同日,福建人民政府發(fā)布人民政綱,大要為:廢除不平等條約;制裁沒收有違害中華民族利益之外資企業(yè);整理新舊外債,凡禍國之政治借款,絕對否認;實行外貿(mào)統(tǒng)制;厲行關稅自主;開放政權;各民族一律平等,確認民族自決;確定人民身體、居住、言論、集會、結社、罷××*工、示威、出版絕對自由;實行普選:廢止一切苛捐雜稅;耕者有其田、計口授田;嚴禁高利貸;取締奸商;改良農(nóng)工生活;厲行教育普及;實行征兵制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成立后,受到各地人民和海外華僑的擁護,同時也遭到蔣介石政府的輿論攻擊和軍事鎮(zhèn)壓。
直至1934年1月21日,泉州、漳州相繼失守,福建事變終告失敗。
1937年11月20日國民黨政府遷都重慶
[attach]111896[/attach]
當時中國首都南京鳥瞰:炮聲已側耳可聞,
昔日的光彩已黯然失色
1937年11月20日,國民政府發(fā)表移駐重慶宣言:
自盧溝橋事變發(fā)生以來,平津淪陷,戰(zhàn)事蔓延,國民政府鑒于暴日無止境之侵略,爰決定抗戰(zhàn)自衛(wèi),全國民眾同仇敵愾,全體將士忠勇奮發(fā),被侵各省,均有劇烈之奮斗,極壯烈之犧牲。選者暴日更肆貪黷分兵西進,逼我首都。察其用意,無非欲挾其暴力,要我為城下之盟。為國家生命計,為民族人格計,皆已無屈服之余地,凡有血氣,無不具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之決心。國民政府茲為適應戰(zhàn)況,統(tǒng)籌全局,長期抗戰(zhàn)起見,本日移駐重慶,此后將以最廣大之規(guī)模,從事更持久之戰(zhàn)斗,以中華人民之眾,土地之廣,人人本必死之決心,繼續(xù)抗戰(zhàn),必能達到維護國家民族生存獨立之目的,特此宣告,惟共勉之。
自11月18日起,國民政府各院部即絡繹遷往重慶。20日,中央電臺奉命廣播《國民政府移駐重慶宣言》這條消息后,中央黨政人員紛紛乘輪西上,中央電臺人員也撤離南京去長沙。撤離簡直是逃亡。他們好不容易弄到了江南汽車公司的客票,很多人行李都未顧上帶,但車上已人滿為患,秩序大亂,最后是砸開玻璃爬了進去。
1945年11月20日日本戰(zhàn)犯本莊繁自殺
1945年11月20日,日本戰(zhàn)犯本莊繁自殺。
本莊繁生于1876年,日本陸軍大學畢業(yè),曾任日本參謀部中國班員、“滿蒙班”班長、中國課課長、清末駐華使館副武官長,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漢口、南京等地活動,1921年至192 3年,任奉系軍閥張作霖的軍事顧問,1925年任駐華使館陸軍武官,1931年任關東軍司令官,是策劃“九-一八”事變主謀之一。 1932年8月,任軍事參議官。1933年4月,任侍從武官長,晉級陸軍大將。1935年因侵略中國有功,被日本天皇封為男爵。1938年創(chuàng)辦傷兵保護院,任總裁。1945年任樞密顧問官。
1975年11月20日西班牙獨裁者佛朗哥去世
[attach]111897[/attach]
佛朗哥,統(tǒng)治西班牙36年的獨裁者
1975年11月20日,西班牙終身攝政王、法西斯軍人獨裁者佛朗哥在馬德里病故。
佛朗哥生于1892年12月4日。1907年入步兵學院學習,3年后畢業(yè)。畢業(yè)后一直在軍隊中服務。1935年升為陸軍總參謀長。1 936年7月,發(fā)動反對人民陣線政府的武裝叛亂。在德意法西斯的支持下,于1939年3月,推翻共和政府。佛朗哥自任國家元首,只允許法西斯長槍黨一黨合法存在,實行獨裁統(tǒng)治。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派遣“藍色師團”配合德國進攻蘇聯(lián)。戰(zhàn)后,為擺脫孤立窘境,作出一些形式上的讓步。1947年,宣布西班牙為君主國,佛朗哥為終身攝政王,掌全權。1975年11月,佛朗哥死后,前國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孫胡安-卡洛斯一世繼承王位。
1979年11月20日西安--拉薩航線通航
1979年11月20日,西安飛往拉薩的班機正式通航。
七十多名乘坐首次班機的旅客,在五千至八千米的高空,先后飛越氣勢雄偉的六盤山、明澈如鏡的青海湖、一望無邊的柴達木盆地和白雪皚皚的唐古拉山等地,歷時五個多鐘頭,飛行二千三百公里。西安——拉薩航線的開辟,使人們從我國東北、華北和華東、中南、西北一部分地區(qū)乘飛機進藏,比過去少花兩三天時間。同時,也可以減輕成都至拉薩航線旅客擁擠的壓力。
1980年11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審林、江反革命集團
[attach]111898[/attach]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受公審
1980年11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開庭,公審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的主犯江青、張春橋、姚文元、王洪文、陳伯達、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江騰蛟。
下午三時,特別法庭庭長江華宣布開庭后,江青等十名被告一個個由法警押送到被告席上。
在法庭上,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兼特別檢察廳廳長黃火青宣讀了長達兩萬多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特別檢察廳起訴書》。
起訴書指出,以林彪、江青為首的反革命集團,在“文化大革命”中互相勾結,狼狽為奸,憑借其地位和權力,施展陰謀詭計,利用合法的和非法的、公開的和秘密的,文的和武的各種手段,有預謀地誣陷、迫害黨和國家領導人,篡黨篡國,推翻無產(chǎn)階級專政的政權。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給我們國家和民族造成的災難是難以估量的。
起訴書列舉了這個反革命集團犯有四大罪狀、四十八條罪行之后指出,他們所犯的嚴重罪行都有大量確鑿的證據(jù)。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條關于適用法律的規(guī)定,特別檢察廳確認,十名主犯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分別犯有顛覆政府、分裂國家罪,武裝叛亂罪,反革命殺人、傷人罪,反革命誣告陷害罪,組織領導反革命集團罪,反革命宣傳煽動罪,刑訊逼供罪,非法拘禁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
特別法庭正中,懸掛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兼特別法庭庭長江華坐在審判席前排中央。他的旁邊是副庭長伍修權、曾漢周、黃玉昆;后面是特別法庭的全體審判員。坐在他們左側的,是出庭支持公訴的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兼特別檢察廳廳長黃火青,副廳長喻屏、史進前,后面是特別檢察廳的全體檢察員。審判席的兩邊分別是法庭書記員席和辯護人席。
起訴書宣讀完畢,特別法庭庭長江華宣布:對本案十名被告人,將由第一審判庭和第二審判庭分別進行審理。由第一審判庭審判的被告是:江青、張春橋、姚文元、王洪文、陳伯達;由第二審判庭審判的是: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江騰蛟。
下午五時二十分,庭長宣布休庭。
來自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和中共中央機關、中央國家機關、人民團體、民主黨派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代表共八百八十人,旁聽了審判。他們當中許多人曾是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誣陷、迫害的受害者。他們專注地聽了起訴書中指控的江青等十名主犯的滔天罪行,對這一伙反革命元兇給我們國家和人民造成空前深重的災難,表示無比憤慨。
1985年11月20日聶衛(wèi)平獲首屆中日圍棋擂臺賽勝利
[attach]111899[/attach]
聶衛(wèi)平在圍棋對弈中
1985年年11月20日,聶衛(wèi)平獲首屆中日圍棋擂臺賽最后勝利。
聶衛(wèi)平,1952年生。中國圍棋運動員。1975年在我國近代圍棋史上第1個戰(zhàn)勝來訪的一名日本九段棋手,1976年東渡日本一舉擊敗4名日本九段高手,取得七戰(zhàn)六勝的戰(zhàn)績,獲“聶旋風” 的贊譽。1985年11月20日第一屆NEC中日圍棋擂臺賽作為中方擂主出戰(zhàn),接連戰(zhàn)勝日本超一流棋手小林光一和加藤正夫,最后決戰(zhàn)又勝日本終身名譽“棋圣”藤澤秀行。在第二屆和第三屆中日圍棋擂臺賽上又兩次獲勝。他曾得首屆世界業(yè)余圍棋錦標賽冠軍。被評為1985年中國體育十佳、亞洲體育十佳和世界體育十大明星之一。
這次NEC中日圍棋擂臺賽,可謂棋逢對手,出現(xiàn)了雙方打擂者全部登臺,最后主將決戰(zhàn)的最佳局面。歷時一年余、大波起伏的搏斗,吸引了兩國和世界圍棋愛好者的關注。
我國棋手在這次空前的大賽中獲勝,無疑是具有歷史意義的突破。這表明,起源于我國而沉寂一百多年的這項中華絕藝開始了振興,陳毅副總理提出的趕上日本的目標得到初步實現(xiàn)。二十余年取得如此進步,速度是很快的。這是許多老一輩領導人關懷倡導、幾代棋手們艱苦奮斗的成果。
比賽中,日本超一流棋手小林光一名不虛傳,功底深厚,藤澤秀行主將年逾花甲,雄風未減,都給人深刻印象。我國棋手中,聶衛(wèi)平和江鑄久的成績最出色,他們苦心鉆研,頑強苦戰(zhàn),敢于向“超一流”棋手挑戰(zhàn),鼓舞了棋界的信心。我方八名棋手比日方平均年輕十歲,這是可喜的勢頭。這年確實到了圍棋起飛之年。擂臺賽之勝并非孤立事件,在其它比賽中,我棋手也取得好成績。 5月,中日圍棋對抗賽打平;三番戰(zhàn)我方獲勝;10月,中日電視快棋賽,馬曉春戰(zhàn)勝了日本電視快棋賽冠軍橋本昌二九段。
1995年11月20日世界上首例人造心臟移植手術成功
1995年11月,一名退休的電影制片人成為世界上首例接受人造心臟的患者。手術是11月上旬在牛津進行的。手術的成功為成千上萬名等待器官移植的心臟病人帶來了希望。因為目前可供移植的人體器官非常有限。
這位名叫古德曼的患者當年64歲,是從25名志愿接受手術的患者中挑選出來的。古德曼患有心臟衰竭,由于年齡的關系,他已不可能接受器官移植,醫(yī)生曾告訴他最多只能活6個月。
據(jù)報道,在手術進行的過程中,古德曼始終是清醒的。并且第二天他就能坐在床上了。
據(jù)醫(yī)生透露,人造心臟被縫合在病人的左心室中、承擔向體內(nèi)供血的任務。醫(yī)生們表示,雖然還存在著感染甚至血液凝固的可能,但他們已經(jīng)把危險降到了最低限度。醫(yī)生們樂觀地估計,這名患者有可能存活較長時間。
以心臟病醫(yī)生魏斯比為首的手術組試圖向人們證明,對許多患者來說,人造心臟比無休止的吃藥住院要好得多,而且價格也不貴。如果順利,預計牛津心臟病中心將長期向各地的心臟病患者提供人造心臟。
人造心臟仍有待解決的一個問題是如何克服感染。目前安裝在古德曼身上的人造心臟是依靠體外的用電池帶動的氣泵來工作的,連接它們的導線使得感染隨時可能發(fā)生。為了攻克這一難關,牛津大學的心臟病中心正在與美國人工心臟的先驅者加維克博士合作,他們準備研制一種微型氣泵直接裝在患者體內(nèi)以避免感染。牛津的霍德克里夫醫(yī)院希望它的病人能夠成為第一批受益者。
1998年11月20日十六國國際空間站升空
[attach]111900[/attach]
12月7日,“曙光”艙與“團結”艙太空對接成功
1998年11月20日,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日本和歐洲航天局12個成員國組成的16國國際空間站首批發(fā)射成功,這標志著人類和平開發(fā)太空的開始?臻g站是人類有史以來規(guī)模最大、最先進的載人飛行器,計劃耗資400億美元。
11月20日莫斯科時間9時40分哈薩克斯坦北部拜科努爾航天發(fā)射場!稗Z隆”一聲巨響,俄羅斯“質(zhì)子-K”火箭帶著“ 太空城”主體裝置俄制功能貨艙,在一片火焰和濃煙中緩緩升起,拖著長長的尾巴飛向太空……
這一聲巨響,標志著人類太空領域最大規(guī)模的科技合作項目進入實際裝配階段;這一聲巨響意味著人類在探索、開發(fā)太空道路上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俄羅斯為此深感自豪:41年前,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在這里升空;37年前,第一名宇航員加加林在這里飛向太空;而今,“太空新紀元在拜科努爾開始”。
這天,拜科努爾發(fā)射場上空的天氣不太理想,烏云的遮蔽降低了能見度,風速也很大?粗夁\載火箭“質(zhì)子”號頂端重達24噸的功能貨艙“曙光”號,在場人們的心里都繃得緊緊的。發(fā)射前,俄羅斯航天局的官員們出語謹慎。
9時40分,一聲巨響,巨大的運載火箭噴著棕紅色的火焰和濃煙拔地而起。40秒鐘后,火箭消失在濃密的烏云之中。在控制中心里,廣播不斷地向人們報告火箭飛行情況:“飛行正常!” “飛行正常!”9分48秒后,人們從屏幕上看到,“曙光”號功能貨艙已在200公里的高空成功地與運載火箭分離,并順利進入軌道。美國宇航局發(fā)言人凱爾-海寧宣布:“運載火箭已經(jīng)脫離, ‘曙光’號現(xiàn)在得靠自己了。”火箭將把該艙送至遠地點185公里、近地點150公里的初級軌道上。4天后,該艙將借助自己的發(fā)動機上升到近地點350公里、遠地點500公里的預定軌道上。
12月7日1點07分,俄羅斯“曙光”艙與美國“團結”艙在地球上空約340公里順利對接。
此次發(fā)射的功能貨艙是由美國宇航局出資、俄羅斯制造的。該艙重約20噸,長13米,內(nèi)容積72立方米,可用面積為40立方米,是空間站的基礎艙。該艙主要用于連接空間站的各公務艙和生活艙,為空間站提供電源、導航、通訊、溫控等多種服務,是空間站的大本營。整個空間站建設將在2004年完成,使用期限為15年。但根據(jù)俄“和平”號的經(jīng)驗,空間站的服役期可能會延長。
“阿爾法”空間站建成后,太空中將出現(xiàn)一個長108米,寬 88米的大型“金字塔”,成為世界最先進的綜合科研基地?茖W家預測,新空間站的建立將可能對世界生物學、氣象學、天體物理學、地表探測等學科的發(fā)展帶來突破。
世界宇航事業(yè)的新紀元即將來臨,但目前僅僅是邁出第一步, 5年時間在歷史長河中只是稍縱即逝的一瞬,但對“阿爾法”來說卻是漫長的,未來還有許多未知數(shù)。
俄羅斯宇航界從開始就對這一項目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部分人認為,這是世界宇航界的一次革命性變革,可同月球探秘相提并論,有重大的歷史性意義;另一部分人認為,這一項目是一場“政治廣告游戲”,不會給科學帶來“原則性的新知識”。
由于這一項目的實施使俄喪失控制太空的主導權,已有人公開反對“阿爾法”的實施。同時,俄政治、經(jīng)濟、社會局勢至今未能實現(xiàn)穩(wěn)定,未來5年內(nèi)又是還債高峰。此次發(fā)射靠美國幫助才勉強過關,未來的資金從何而出?恐怕連總統(tǒng)也無法回答。俄羅斯承擔的80至100億美元能否落到實處是一個大大的未知數(shù)。而且,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實際花費很可能要超出原來預算。
名為“阿爾法”的國際空間站工程由美國、俄羅斯、日本、加拿大、巴西和歐洲航天局的11個成員國共同籌建。16個國家開展如此大型的合作史無前例,國際上尚沒有法規(guī)調(diào)整這一“太空王國”內(nèi)“居民”的關系!鞍柗ā眱(nèi)將執(zhí)行哪個國家的法律?如果俄羅斯宇航員在日本的實驗艙操作失誤,給空間站造成損失,將按什么法律進行處罰?各國法律出現(xiàn)沖突怎么辦?僅這一小小的國際法律問題就夠法學家傷腦筋的了,更不用說在以后的工作中,還會出現(xiàn)一系列技術問題需要解決。
但無論如何,火箭已載著空間站升空,退路已經(jīng)沒有,它只能向前,帶著全世界人新的希望向前。
相關資料: 國際空間站建造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1994年~1998年)
進行9次美國航天飛機與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的對接飛行。送美國航天員到和平號上累計工作近3年,以訓練美國航天員在空間站上的生活和工作能力,試驗美俄在國際空間站上要用的硬件及指揮、控制和各種通信程序。
第二階段:初期裝配階段(1998年~2000年)
建立國際空間鏡暮誦牟糠鄭箍占湔居滌諧跏嫉腦厝四芰Α?目前的計劃是:1998年11月20日,用俄羅斯質(zhì)子號火箭發(fā)射功能貨艙;同年12月3日,用美國航天飛機發(fā)射節(jié)點1號艙與功能貨艙在軌對接;1999年7月,用質(zhì)子號火箭發(fā)射服務艙與它們在軌對接。此后,陸續(xù)發(fā)射聯(lián)盟TM飛船(用于航天員應急返回)、美國實驗艙、多用途笄誆蘸推⒉盞。?000年1月美國氣閘艙在軌對接完成時,則標志著第二階段的結束。屆時,將派首批3名航天員登站,他們可用站上的13個機柜進行實驗。在美俄簽署的文件中指出:成功地完成這一階段工作,是建立國際空間站的關鍵。
第三階段:后裝配階段(2000年~2004年)
主要完成國際空間站的裝配,達到6~7人長期在軌工作的能力。將先后發(fā)射和組裝美國的桁架結構、大型太陽能電池板、加拿大移動服務系統(tǒng)、日本實驗艙、歐洲哥倫布艙、美國居住艙、俄羅斯研究艙等。我國參與研制的“阿爾法”磁譜儀擬于2002年~2003年間裝到空間站的桁架上。2004年美國居住艙在軌裝配完畢后,則可以宣告國際空間站全部落成。
[attach]111901[/attach]
11月20日俄羅斯,發(fā)射“曙光”艙
[attach]111902[/attach]
12月2日美國,發(fā)射“團結”艙
[attach]111903[/attach]
“曙光”艙送上太空
[attach]111904[/attach]
“團結”艙送上太空
[
本帖最后由 仔良 于 2009-11-20 07:55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