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收購Beats之前的那些事兒
前言:

蘋果今年在秋季發(fā)布會上發(fā)布了一款非常小巧的無線藍牙耳機,取名“AirPods”,不過有一個細節(jié),讓Beats粉絲非常失望,因為并沒有取名“BeatsPods”其實蘋果早在2014年就收購了Beats這個品牌,近兩年來似乎并沒有“大動作”。但是通過蘋果不斷的擴充iTunes,我們似乎可以預測到之后蘋果的“大招”
“iBeats”耳機并沒有出現(xiàn) 取而代之的是AirPods(引自蘋果官網(wǎng))
蘋果在2014年辦了一件大事情,就是以總價30億美元收購耳機生產商Beats Electronics和流媒體音樂服務提供商Beats Music。堪稱蘋果最大金額的收購,但是在關注這樣一起超大規(guī)模的收購時候,您要想非常明白的理解清楚,必須要知道幾件事情:首先就是大家口里說的“魔聲、魔音、Beats”。
1、魔聲確實有這樣一個牌子,全名叫做“monster”,由李美圣華裔于1979年創(chuàng)立,不過當時還不叫做“monster”,而叫做“Monster Cable”(魔聲線材)。是以家庭娛樂、音頻、家庭影院、手機、電腦和游戲提供高級連接性解決方案為主導的公司。
魔聲創(chuàng)始人李美圣(引自xinhuanet)
2、并沒有“魔音”這個詞,是不了解實況的人隨便起名叫的。
3、Beats、全名叫做“Beats By Dr.Dre”是由饒舌歌手Dr。 Dre及環(huán)球唱片下屬的Interscope唱片公司董事長Jimmy Iovine聯(lián)合創(chuàng)建的。時間恰巧在2008年(這時候lady gaga和Jastin bieber正大火,還有奧運和NBA)。
簡單來講,就是魔聲聯(lián)合Beats推出了大受好評的“明星街機”系列,比如賈斯汀·比伯(Justin Bieber),著名歐美音樂家吹牛老爹(P.Diddy),科比布萊恩特(Kobe Bryant),勒布朗·詹姆斯(Lebron James),權志龍(G-Dragon),宋茜等等的大牌巨星,同時還和美國棒球聯(lián)盟等四大體育聯(lián)盟合作,推出過限定版本耳機。而各種限量版就更不用提了。
Beats明星款(引自google)
但是這樣的合作筆者認為就是完美的,為什么這么說,魔聲為耳機提供線材和技術還有工藝,而Beats可以憑借自身那個大大的“b”這個明顯的logo進行大規(guī)模宣傳。不過卻在2012年這兩家合作暫停了,其中有非常多的恩怨情仇。之所以會分開是因為理念和利益的分配不均(里邊的故事很復雜,簡單來說就是兩家互相看不上對方的努力,或許是因為兩家都想在合作中處于利益最大化)
不過再分家后的beats Electronics幾次的“分家”仍然沒有很好的轉變,HTC以3億美元收購Beats Electronics的51%股份,不過在2013年,9月27日凱雷集團斥資5億美元入股Beats Electronics,同時Beats將以2.65億美元回購HTC所持其剩余股份24.84%股權。
最后在2014年時候被蘋果收購,而Beats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Jimmy Iovine和Dr。 Dre在收購后也加盟蘋果。
beats這些“特點”很符合蘋果“口味”
蘋果就是時尚、易用的手機,而Beats代表了什么?依舊也是設計做工、包裝等。筆者給大家看看圖片就明白了,Beats耳機的包裝就是想方設法吸引你,讓你以為買了一件“很高貴”的產品。
Beats耳機包裝配件眾多(引自microarticle)
而Beats耳機作為一個時尚品牌,甚至可以說“潮牌”,價格也是非常高的。請看在京東購買的價格信息:
Beats耳機價格(引自京東官方網(wǎng)站)
可以看到一個簡單的入耳就600元左右,第一次買這么貴的耳機的同學相信:“嗯。這個耳機一定音質好”當然你要看到這個耳機成本是多少?
Beats耳機成本(引自google)
可以看到,最貴的是包裝盒——4美金。成本一共16美金。有的人會說了,怎么能這么比,這個耳機不需要研發(fā)嗎?材料成本上圖這個表格已經非常詳細,最“費勁”的單元成本加在一起不過幾塊錢人民幣!奥曇舨恍枰{音師調音嗎?”,您跟我說Beats調音。為什么賣這么貴?最主要原因就是代言費!這些明星代言費就將近千萬級別,您覺得羊毛出在誰身上。
而蘋果就喜歡這種高調的,流行十足的產品。不過明眼人都看的出來,蘋果看重的是Beats流媒體服務。Apple Music整合了Beats Music,根據(jù)蘋果官方的介紹,它主打三大賣點:
1、革命性的音樂服務
2、全天候全時段的全球電臺
3、粉絲與音樂人互動的全新方式
作為一項收費服務,Apple Music可以讓用戶在線收聽iTunes資料庫中成百上千萬的曲目以及觀看音樂視頻。另外還支持歌單功能,音樂人和音樂愛好者可以推薦自己的專輯和播放列表Apple Music將于6月30日面世,在美國,Apple Music的費用是每月9.99美元,今年秋季將會兼容Windows和Android。
不得不說,蘋果這種收購“發(fā)展”方式是擴充自己樂庫和知名度的最高捷徑。
看完這些就明白蘋果現(xiàn)階段不出“BeatsPods”原因
蘋果“買”了最差的耳機。
之前國外有人拆解了一部Beats耳機。為什么說Beats耳機很差呢。咱們分兩個部分分析:首先這個耳機內部有配重,里邊的金屬材質或者物料就占據(jù)了整個耳機30%的重量,同時金屬條也非常簡陋,并沒有采用對稱設計,而是同一塊模具開出來的,進一步降低了成本。其次這個耳機能不用螺絲就不用螺絲,用膠水。
外國網(wǎng)友拆機后進行稱重 右側為配置(引自Louie)
最要命的是:音質實在是差。
非常明確的告訴大家Beats音質(圖片引自百度貼吧耳機吧)
上圖僅僅是開玩笑,可以說明這個耳機就是有“重音”而通過筆者對于Beats頻譜圖來看,確實有一些問題:
Beats耳機頻譜分析(引自GoldenEars)
分析一下,可以看出上邊的頻譜表明在250Khz附近的低頻達到了5dB,相較于往后的頻段絕對是非常突出的,同時整個250Khz以下的頻段曲線非常緩慢,這就會造成低頻量大、回彈慢。在中頻附近的頻段稍顯正常,但是高頻段衰減迅速,聽感就是“悶”?磥砉皇侵鞔颉爸氐鸵袅餍小钡亩鷻C。
不過在2014年被蘋果收購后音質是否會有蘋果“調教”呢?會有變化,但是蘋果收購Beats一大原因并不是看中音質(雖然蘋果音質就是“白開水”味)
蘋果的“大招”之一或是音樂服務
蘋果收購Beats,憋了那么久“大招”或許可以從三方面概括:
1、蘋果音樂生態(tài)圈的進一步“壟斷”
音樂流媒體訂閱是當今最流行的一種聽音樂方式,用戶只需要每個月上交一部分會費,就可以隨時隨地的收聽自己喜歡的歌手專輯,但是有一個問題,各個音樂流媒體的簽約歌手不盡相同,同時還有個別流媒體有自己的限制:例如限制平臺,一個歌手在A平臺上首發(fā)自己的a專輯,這張專輯就只能在A平臺首發(fā)。其他平臺甚至連這a專輯都無法上線。
眾多音樂軟件或者流媒體(引自sina)
而蘋果收購Beats一大原因,就是看中Beats Music里邊豐富的歌手資源,例如專屬曲目、歌曲等。這樣就可以擴充自己iTunes曲目庫內容,同時可以吸引更多新興的、年輕的歌手加入到蘋果里,進一步形成蘋果音樂資源圈。
2、拯救自己下滑的iTunes業(yè)務:
2011-2015年iTunes營收下滑明顯(引自shizheng)
收購Beats將能改變蘋果現(xiàn)在iTunes營收下滑的處境。如果說蘋果早期iPod+iTunes模式是革新了用戶消費音樂體驗,那么蘋果收購Beats則是解決了如何讓用戶更好地享受音樂的問題,這當然是通過Beats Music里邊的用戶資源引流到iTunes平臺。增加活躍度,同時引導用戶到iTunes下載音樂。
3、技術整合:
蘋果收購Beats一大優(yōu)勢就是擁有了音頻方面的技術,很好地整合其硬件和技術優(yōu)勢,即蘋果把Beats耳機和Beats的調音技術融合到蘋果自己的音樂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去,在iTunes播放器中加入Beats調音軟件等。另外就是,蘋果將自己的iTunes Radio和Beats Music融合,并強調移動用戶的用戶體驗。
iBeats耳機指日可待(引自neonan)
4、下一個AirPod或許就有Beats logo
查找一下蘋果官方在線商店可以發(fā)現(xiàn),耳機價格正逐漸提高。甚至已經出現(xiàn)了5000價位耳機,而Beats在蘋果官方在線商店有賣抵低于1000元的,這很不常見,同時在秋季開學時候只要參加校園優(yōu)惠購機就會送Beats耳機,換句話說,沒準正在清理庫存,為新“iBeats”鋪墊,況且現(xiàn)在音頻技術已經成熟,相信蘋果品控的高要求,還是可以讓后續(xù)產品有保障的。同時Beats耳機非常喜歡跨界,沒準里邊會集成W1芯片,推出一款“iBeats”大耳機來,彌補自己大耳機產品線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