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手機之家
當下的手機市場,旗艦機在處理器上的選擇似乎比較單一:除了華為和榮耀系列采用自家的海思麒麟之外,你能買到的旗艦基本都采用高通驍龍的處理器。
而對于千元機來說,處理器的選擇就相對多樣化一些——聯(lián)發(fā)科、高通驍龍和海思麒麟各領風騷,而小米也在最近推出了自研的第一款處理器松果澎湃S1。

這就顯得相當尷尬了,千元機的款式本來就花樣繁多,而大家在選擇千元機時不僅要考慮外觀、拍照和操作系統(tǒng)上的差異,還要為不同處理器的不同性能而頭疼。別著急,今天,我們就為大家?guī)硭目罹哂写硇缘那г獧C處理器對比評測——小米松果澎湃S1、高通驍龍625、海思麒麟655、聯(lián)發(fā)科Helio P10。是騾子是馬還要拉出來溜溜呢,千元機的處理器更是如此。
四款處理器的選擇
在為本次測試選擇參測處理器時,我們主要根據硬件規(guī)格與定位進行篩選。因此,測試中的處理器均為8核心A53架構(無A7x大核)并集成了水平相近的顯示核心,搭載這些處理器的代表機型也都以千元機為主。
本次參測機型的處理器參數(shù)一覽
聯(lián)發(fā)科Helio P10(魅藍Max):
28nm HPC+制程,8個1.8GHz的A53組成的平行8核心架構CPU,Mali-T860 MP2 GPU
海思麒麟655(榮耀8青春版):

16nm FinFET制程,4個2.1GHz的A53 + 4個1.7GHz的A51組成的8核心big.LITTLE架構CPU,Mali-T830 MP2 GPU
高通驍龍625(紅米Note 4X):
14nm FinFET制程,8個2.0GHz的A53組成的平行8核心架構CPU,Adreno 506 GPU
小米澎湃S1(小米5c):

28nm HPC+制程,4個2.2GHz的A53 + 4個1.4GHz的A53組成的8核心big.LITTLE架構CPU,Mali-T860 MP4 GPU
評測流程
1、CPU基準性能測試:


采用CPU基準性能測試軟件GeekBench 4及綜合性能測試軟件安兔兔評測v6.3.3進行完整跑分測試。為盡量還原CPU理論性能,參測手機被放入5℃恒溫環(huán)境冷藏跑分。
2、GPU基準性能測試:


采用GPU基準性能測試軟件3D Mark - Ice Storm Extreme及綜合性能測試軟件安兔兔評測v6.3.3進行完整跑分測試。為盡量還原GPU理論性能,參測手機被放入5℃恒溫環(huán)境冷藏跑分。
3、大型網游《王者榮耀》測試:
畫質選項全部設為“高清畫質+效果全高”狀態(tài)下,三款手機在室溫25℃環(huán)境下使用均衡模式運行游戲20分鐘,取樣平均幀率數(shù)據。
4、機身溫度測試:

室溫25℃環(huán)境下,運行《王者榮耀》第20分鐘時,使用紅外測溫槍掃描手機機身表面的溫度最高點,得出拷機20分鐘后的溫度數(shù)據。
測試結果


理想環(huán)境下的CPU基準測試中,各款處理器都能將其性能最大限度發(fā)揮出來。由于四款處理器都不具備A72或A73大核,因此在GeekBench 4單核測試中得分基本趨同。多核測試中,采用big.LITTLE架構的海思麒麟655和小米澎湃S1都能獲得比平行8核心架構的聯(lián)發(fā)科Helio P10與高通驍龍625更好的成績,我們猜測這是跑分軟件對于大小核架構的優(yōu)化更加到位所致;而實際應用中,采用大小核架構的處理器在核心調用機制上也確實更加靈活。

在安兔兔CPU測試中,海思麒麟655和高通驍龍625不出所料擁有著相對穩(wěn)定的高成績,其中驍龍625在運算方面優(yōu)勢極大,麒麟655則靠四款處理器中最高的多核部分得分緊隨其后。而小米澎湃S1在常用算法上有著較為明顯的劣勢,能夠以微弱劣勢擊敗Helio P10也只是由于多核部分得分較高。


GPU基準性能測試中的對比則非常懸殊了,由于四款處理器在GPU上的硬件規(guī)格多少都有著一定差異,因此在理想環(huán)境下的極限性能也就自然能夠發(fā)生拉開差距的情況。小米澎湃S1配備了四款處理器中性能最強的Mali-T860 MP4解決方案,四核心GPU的性能遠遠甩開其余競爭對手;高通驍龍625的Adreno 506雖然在高通GPU中性能不強,但用來一虐雙核心的Mali-T860公版GPU還是基本不成問題;最慘的則是Helio P10,它配備的GPU是參測處理器中規(guī)格最差的雙核心Mali-T830,在兩項基準測試中均光榮吊車尾。

離開5℃的“花園夢境”,我們回到25℃的室溫環(huán)境進行殘酷的實戰(zhàn)。在《王者榮耀》的測試中,高通驍龍625強勁的14nm制程配備非公版GPU顯示出了絕對優(yōu)勢,測試全程跑出28fps的平均幀率,即使團戰(zhàn)的集體放大招場景,也能獲得最低23fps的瞬時幀率,性能發(fā)揮無比穩(wěn)定。緊隨其后的是擁有最強硬件規(guī)格的小米澎湃S1,雖然28nm制程和高發(fā)熱的四核心公版GPU使其未能擊敗驍龍625,但它憑借大出其余對手一號的參數(shù)還是獲得了不錯的成績。

諷刺的是,四款處理器的平均幀率和最低瞬時幀率的數(shù)據分布情況居然完全相同,而配備雙核GPU的海思麒麟655和聯(lián)發(fā)科Helio P10甚至都無法獲得基本流暢的平均幀率(25fps為流暢),而且只要進入團戰(zhàn)就會出現(xiàn)“卡成狗”的情況——下次隊友抱怨“游戲太卡”的時候,大家可千萬不要罵他不會玩,也許他就正在使用一款這樣的千元機也說不定呢。

不得不說,聯(lián)發(fā)科Helio P10相當沒救。無論是性能基準測試還是游戲實測都吊車尾的它,居然是四款處理器中最“火龍”的——玩?zhèn)王者您都能飆上42.6℃,不愧是秋名山,啊不,火焰山的老司機。

小米澎湃S1在溫控上的表現(xiàn)還是值得點贊的,作為28nm的處理器,它在拷機20分鐘之后溫度比16nm制程的海思麒麟655還要低,鑒于小米澎湃S1處理器的CPU和GPU發(fā)熱量相當之大,這樣的溫控表現(xiàn)可以說相當令人滿意。
至于安靜如雞的高通驍龍625……這貨能成為千元機甚至中端機型中最受歡迎的處理器,絕對不僅僅是因為“高通”這兩個字。先進的14nm制程、低發(fā)熱的Adreno GPU、穩(wěn)定的8核心CPU……高通二字的背后,是這款處理器冷靜高效的超強發(fā)揮。
最后的總結,似乎不必再多說了。高通驍龍625(及后續(xù)的高通驍龍626)依然是當下最炙手可熱的千元機至中端機解決方案;而小米澎湃S1則可以被當做一匹黑馬,它雖然沒有先進的制程,但它在硬件規(guī)格上卻能對標定位更高的處理器(尤其是GPU)。華為的海思麒麟655屬于相對中規(guī)中矩的處理器,它的各方面表現(xiàn)都不突出,但夠用還是夠用的;至于聯(lián)發(fā)科Helio P10,它很顯然已經不屬于這個時代了。
關于千元機在硬件解決方案上的選擇,相信大家已經基本心中有數(shù)了。所以,接下來……繼續(xù)買買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