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極客視界”(ID:geekview),作者:谷沉沉,編輯:覃云,36氪經(jīng)授權發(fā)布。
2017 年蘋果終于沒有擠牙膏,在十周年紀念款 iPhone X 上一下子塞入了兩項「創(chuàng)新」——全面屏和 Face ID 。

當這兩項前沿科技融合在一起的時候,iPhone X 看起來確實十分帶感兒,哦,我說的不是創(chuàng)新,而是備受爭議的「齊劉!。雖然不知道蘋果內(nèi)部經(jīng)歷了什么,但在喬布斯離去以及喬納森跑去搞建筑(現(xiàn)已回歸)這段時間里,看得出他們內(nèi)部工程師的地位是高于設計師的。

▲三星嘲諷 iPhone X 的廣告
于是,我們就看到了「設計向技術妥協(xié)」的「齊劉海」,當然,還有果粉們一貫的包容和忍耐,例行一句,鵝妹子嚶嚶嚶。

當然,也不是只有普通消費者才是「果粉」,部分手機廠商特別喜歡在設計上有意無意地「借鑒」蘋果,好的也就算了,壞的也照單全收就真的有點讓人無法理解。
那么 iPhone X 最有辨識度(丑)的「齊劉!梗瑫粫腥顺?很有可能,為此,蘋果已經(jīng)防了一手。

屬于蘋果的「齊劉海」
1 月 3 日,美國專利商標局公布的新專利顯示,蘋果已經(jīng)拿到了 iPhone X 的外形專利,也就說,其他廠商如果拿出同樣帶有劉海的全面屏手機,都是侵犯了蘋果的專利。

▲iPhone X 外觀專利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這一招可真是把國內(nèi)外手機廠商那幫偷懶設計師嚇得從床上掉下來,據(jù)說,三星和 LG 都曾申請過和「劉海屏」相似的「缺口屏」專利。

▲LG 異形屏專利圖
在之前網(wǎng)上曝光的三星 GLAXY S9 的渲染圖中,最大的亮點就是采用了跟 iPhoneX 幾乎一致的「劉!蛊聊,而且更加激進,因為不只有「劉!沟捻敳,圓角的四邊,而且還有兩側都有曲面過渡。

▲S9 渲染圖
當然,這個消息的可信度不太高,三星 GLAXY S8 已經(jīng)成為大多數(shù)人 2017 年心目中最好看的手機,三星沒必要拋棄自己本有的特色,去跟風一個備受爭議的設計。
但那些效率特別高的公司,這回也許就吃虧了。
比如最近 XDA 從華為固件中發(fā)現(xiàn)的 icon 圖標,泄露出華為新機將采用缺口屏設計,據(jù)說,華為接下來將有三款產(chǎn)品發(fā)布,而其中最高端的 P11(也可能叫 P20)采用「劉海屏」的設計。

雖然從外媒放出的渲染圖中可以看出,該機的「劉!挂忍O果 iPhone X 小很多,但劉海里還是常規(guī)的攝像頭、聽筒和距離光線傳感器,這么一看,這個劉海就顯得有點多余了。

不管怎么說,假如泄露的消息是真的,以華為的體量如果不及時修改新產(chǎn)品的 ID 設計,就極有可能會收到蘋果的律師函,隔壁的三星更是逃不掉老冤家蘋果的糾纏。

不過反駁理由我都替他們想好了,蘋果不是首家使用「異形屏」的廠商,而是夏普,再說,還有安卓之父安迪·魯賓的 Essential Phone 在前面沖鋒陷陣,總之,既然學都學了,也不差把蘋果嘴硬的性子也學一學。

▲Essential Phone
畢竟,只要長得像 iPhone,就能賣個好價錢,這波不虧的。
除了異形屏,蘋果還帶了哪些「壞頭」?
將蘋果當作手機行業(yè)的風向標真是一點問題都沒有,一舉一動都會遭到同行的跟風和模仿,從 iPhone 6 開始,這個現(xiàn)象就特別明顯。
2014 年發(fā)布的 iPhone 6,由于采用了全金屬機身,蘋果不得不想個辦法解決信號問題,本以為會有什么精妙的設計,但最后發(fā)現(xiàn)蘋果只是簡單粗暴地在機身背部加上好幾條塑料,而且還是特別顯眼的白色。

▲丑了三年的白帶
而另外一個槽點,則是突出的攝像頭,蘋果既要追求將機身厚度做薄,又要不斷提升成像質(zhì)量,最后只能犧牲設計的一體性,讓攝像頭放飛自我。

▲突出的攝像頭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由于大量廠商向蘋果的壞設計「致敬」,以至于當有的廠商繞開白帶設計或者把攝像頭做平,就可以當成產(chǎn)品的賣點吹一波,還有「不將就」這樣的廣告詞出現(xiàn),如今也成了網(wǎng)絡熱詞。

▲一加的「不將就」,快變成「不講究」了
當然,很多時候,廠商們不是「不將就」,而是「不講究」。
蘋果是一個大膽的公司,當年二話不說給軟盤和手機鍵盤判了「死刑」遭到群嘲,到最后證明了這些都是落后的玩意兒,直到現(xiàn)在,蘋果每淘汰一樣東西都值得別人斟酌一番。
2016 年發(fā)布的 iPhone 7,蘋果為了實現(xiàn)建設「無線世界」的決心,直接取消了 3.5mm 耳機接口,并推出了無線耳機 AirPods ,而手機騰出來的空間,則把轉自馬達換成了線性馬達 Taptic Engine,實現(xiàn)了更多維的觸感反饋。

▲Taptic Engine
從 iPhone7 開始,小米 6、堅果 PRO、努比亞Z 17、Google Pixel 2、HTC U11、oppo、樂視等品牌也跟隨了這一做法,但大部分的跟風機觸感反饋依然不夠細膩,也沒有推出類似 AirPods 的無線耳機搭配。
雖然不知道蘋果的做法對不對,但這個設計導致不能一邊聽歌一邊充電,還要額外多帶一條轉接頭,倒是讓人覺得麻煩不少。

Geek君有話說
錘子科技 CEO 羅永浩在發(fā)布 Smartian M1/1L 的時候曾拋出這么個疑問:
Home 鍵的設計一般不是圓的就是方的,難不成要做成三角形?不一樣并且更好,當然沒問題,不過既然一時做不到,為什么不選一個最優(yōu)解?
于是老羅將 Smartian M1/1L 的 Home 鍵做成圓形,也算是大方承認借鑒了蘋果的設計。

而「劉海屏」是不是目前市場認可的最優(yōu)解呢?至少從許多手機顏值排名的榜單和段子來看,不是這樣的。

蘋果拿下劉海屏專利后,你覺得哪個品牌要哭了?你又如何看待這種追風蘋果的行為?歡迎留下你的看法與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