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三星的“冰與火之歌”,一方面利潤暴漲,另一方面三星手機在中國市場份額已跌落至2%。
來源:時代周報
4月26日,三星電子發(fā)布了2018年第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三星第一季度營收為60.56萬億韓元,較上年同期的50.55萬億韓元,增長19.82%;凈利潤為11.69萬億韓元,較上年同期的7.68萬億韓元增長52.11%;受此影響,當日三星股價上漲2.14%。
而與強勁的數(shù)據(jù)相比,三星電子的智能手機業(yè)務在中國市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滑鐵盧。曾經的銷量“霸主”,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日前,根據(jù)GFK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在2017年年底三星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已由5年前的20%降到了2%。
三星手機,這個曾經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王者,2013年在國內以超過20%的份額占據(jù)市場第一,5年時間一路滑落到如今的2%。三星是如何做到的,原因讓外界好奇,值得尋味。
利潤還能暴漲多久?
為何三星智能手機業(yè)務的整體疲軟卻能實現(xiàn)凈利潤暴漲52%?結合三星的具體業(yè)務,不難發(fā)現(xiàn),其實暴漲的背后得益于半導體業(yè)務與三星幾乎壟斷OLED屏幕的實力拉動。
根據(jù)三星的財報,半導體的銷售額達到了20.78萬億韓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2.69%。在DRAM內存領域,三星力克同是韓國的SK海力士,取得了創(chuàng)紀錄的64.5%。
而在手機存儲領域的NAAD閃存市場,三星份額達了37%。在一定程度可以說,三星把控著手機市場的產業(yè)格局。
帶來利潤的另一塊業(yè)務,三星的OLED卻存在巨大的隱患。首先,盡管在面板業(yè)務上三星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單三星電子自己的訂單卻占到了68%,但三星手機頹勢之下,OLED業(yè)務也頗受影響。
其次,三星對手機OLED業(yè)務業(yè)績不滿,并很大程度上歸結于iPoneX銷量不佳。近期有媒體報道,蘋果正在與三星顯示器SamsungDisplay談判,希望能夠降低AMOLED面板的價格,從而推動新型iPhone的銷量。
此外,發(fā)展勢頭猛烈的國產手機加大三星OLED采購的可能性也不大。因為國產手機若要提高OLED使用比例,不僅會三星牽制影響,而且會提升成本,利潤下降。
三星最強勁的半導體業(yè)務走得還算穩(wěn)當。當前,三星認為市場對于內存芯片的需求依舊強勁,長期來看,DRAM成本下降與需求上升,是三星未來可能的利潤增長點。
但無論如何,智能手機行業(yè)整體疲軟,其他品牌智能手機選擇使用三星OLED面板下降,勢必會影響三星的業(yè)績增長。2018年,三星還能否依靠“兩條腿”走路,繼續(xù)拉動業(yè)績高增長將是巨大的挑戰(zhàn)。
壓倒壯士的最后一根稻草
東方不亮西方亮,對于目前整個三星的產業(yè)鏈,手機或許就是那個不亮的東方,而中國的三星手機市場用慘淡形容也不過。
三星從2002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一路高歌猛進,肆意競爭,高光無限,在2013年中國市場更是迎來了巔峰時刻,占領中國手機市場近20%的份額,意味著國內五分之一的手機用戶使用的是三星品牌。
而摩托羅拉的故事證明,盡管你是“大哥大”,也不一定成為常勝者。曾經何時,摩托羅拉一度是美國的驕傲企業(yè),手機界的王者。
1987年,摩托羅拉正式進入中國市場,昔日的 “ hello,Moto ” 早已變成如今的 “ 再見,Moto ” 。連諾基亞CEO約瑪·奧利拉好奇“我們并沒有做錯什么,但不知為什么,我們輸了”。
如今三星手機,還遠遠沒有到這種地步,但在中國市場的敗退著實讓人捏了把汗,據(jù)IDC數(shù)據(jù)顯示,2017年三星以總出貨量3.17億臺,市場份額21.6%,占據(jù)著全球第一。而另據(jù)GFK數(shù)據(jù)顯示,2017年中國智能手機總出貨量約為4.49億臺,實際三星約在中國共賣出了1107萬臺手機,僅占總份額的2%。
根據(jù)IHS Technology數(shù)據(jù)顯示, 2015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總出貨量為4.17億臺,三星以3810臺出貨量占據(jù)市場份額的9.1%。而2014年三星在國內還保持著5840萬臺的出貨量,由此比較三星在2015年在中國市場的出貨量下滑了35%。
作為關鍵的2016年,三星試圖利用Note7強勢推動中國的出貨量,而結果強勢是有了,但反彈……,2016年8月三星手機“爆炸門”事件成為壓倒這個壯士的最后一根稻草。
到目前仍有航公司禁止將三星Note7帶上飛機。受其影響三星2017全年僅1000多萬臺的出貨量,這連2016年前6個月的總和都未能超過。
從2013年的巔峰到2017年,三星在中國的市場混的一年不一年。三星的在國內市場連年的退敗,越發(fā)顯得國產手機發(fā)展勢頭的強勁。
而其實,三星手機在與國產手機的卡位戰(zhàn)中的頹勢在“爆炸門”事件之前早已顯現(xiàn),據(jù)IHS Technology數(shù)據(jù)顯示,三星在2015年在國內銷量排行榜上已下滑至第六位,而小米、華為、蘋果、vivo、OPPO分別位列前五。
而2016年三星在中國市場的“表現(xiàn)”,從OPPO增長109%、vivo增長78%、金立和華為增長21%可見一斑。
海外市場,誰的天下?
2018年是三星集團成立80周年,也是三星手機推出30周年。3月6日晚,三星新旗艦S9在廣州海心沙上市,并高調在小蠻腰和獵德大橋上為自己做起了廣告。三星S9能否止住三星在中國市場頹勢,這款機皇,壓力不止山大。
雖然三星擁有強大的基礎硬件,但對比iPhone,軟件服務方面三星遜色不少,更有用戶吐槽三星一些針對中國用戶的功能設計不如國產的華為等品牌手機來的舒服。此外,目前蘋果與華為都在AI領域加大嘗試,而三星卻顯得相對滯后,雖意識到問題存在,但想超越已難度不小。
另一方面,面對中國市場三星手機已失去了與國產品牌的競爭力,曾經的機海戰(zhàn)術已行不通,產品本身已無法跟主打高性價比的小米相抗衡。
據(jù)最新的報道顯示,4月25日雷軍的一番“從今天起,小米向用戶承諾,整體硬件業(yè)務的綜合凈利率不超過5%,如有超過的部分,將超過部分全部返還給用戶!钡谋硎,更是說明這一點。價格戰(zhàn)對于定位中高端的三星來說注定是耗不起。
放眼海外市場,2017年小米已在印度市場正式超越三星,成為印度最大的智能手機品牌。據(jù)IDC數(shù)據(jù)顯示,在2017年印度銷量前五的手機品牌中,四家均來自中國:小米、vivo、聯(lián)想(摩托羅拉)、OPPO。
不止在印度,國產手機也正蠶食三星東南亞手機市場的份額。根據(jù)第三方調研機構Strategy Analytics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2017年第三季度,OPPO以17.2%的市場占有率在東南亞市場位列第二,僅次于三星20%的市場占有率。
值得一提的是,以性價比取勝的國產手機能否進一步擴大新領域市場份額,從而實現(xiàn)將三星逼到供應鏈廠商位置,是國產手機必須需要考慮的問題。國產手機要走的路還很長,突破高端產品的門檻,正矢志于完善自身的供應鏈國產的廠商們,還仍需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