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滄是中國佤族文化的薈萃之地,全市現(xiàn)有佤族人口21.8萬人,占全國佤族人
臨滄市口的60%,占全市少數民族人口的26.5%。其中,滄源佤族自治縣是佤族最集中的地區(qū),神奇美麗的阿佤山有距今3000多年的崖畫,是中國八大古崖畫之一;有建于清代道光年間,集建筑、雕刻、繪畫為一體的云南民族地區(qū)南傳上座部佛教的代表建筑廣允緬寺;有震驚中外的班洪抗英保土遺址;有保留較完整的翁丁佤族原始部落;有豐富的佤族民間文學藝術和獨特的飲食文化,其中木鼓舞、甩頭發(fā)享譽中外。
臨滄,因瀕臨瀾滄江而得名,是中國西南邊陲待開發(fā)的一塊寶地。
潑水節(jié)北回歸線橫貫南部,東鄰思茅,北連大理,西接保山,西南與緬甸交界。全市轄臨翔、鳳慶、云縣、雙江、永德、鎮(zhèn)康、耿馬、滄源8縣。土地總面積2.4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226.5萬人,其中以佤族為代表的23種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38.6%。臨滄四季如春,有亞洲恒溫城之美稱,年平均氣溫17.2℃。
臨滄是中國佤文化的薈萃之地,全市現(xiàn)有佤族人口35萬人,占全國佤族總人口的三分之二。滄源佤族自治縣是佤族最集中的地區(qū),神奇美麗的阿佤山有聞名海內外距今3500多年歷史中國八大古崖畫之一的滄源崖畫,有與緬甸山水相連的南滾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有建于清代道光年間,集建筑、雕刻、繪畫 為一體的云南民族地區(qū)南傳上座部佛教代表建筑之一的廣允佛寺;有保留較完整的從奴隸社會直接跨入現(xiàn)代文明的佤族原始群居村落,有豐富的佤族民間文學藝術和獨特的飲食文化,其中木鼓舞、甩發(fā)舞享譽中外,集中展現(xiàn)了中國佤族文化的內涵。
在瀾滄江畔,在滇之西南,有一塊神奇美麗豐富多彩的熱土